第五五五章 要打仗了-《回到清朝做盐商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东华的农场开发也卓有成效。华人带来了现进的水稻种植技术,非常适合在东部平原地带种植。
    这里的地处热带,水流丰富,是很好的水稻种植区。
    农场中的农作物种植出来后,会卖到的西边的利马。
    胡宁这里刚好的卡着连接东西的通道。
    从这里到利马的交通更加方便。
    利马的农产品市场几乎被胡宁地区所垄断。
    但是这触碰到了东边那些庄园主的蛋糕。
    农场粮食的丰收,也让东华的高层信心大增,这意味着他们收下能够养活跟更多的人了。
    胡宁的山地确实有些贫瘠,还是东边肥沃的平原地带好呀。
    这里河流都是从安第斯山脉中流出,水量非常的稳定。
    东部农场的成功,让东华将视角转移向东边的拉蒙塔尼亚平原。
    但是这里的土地很多都被庄园主给圈占了。
    虽然,因为人手的原因,他们并没有对那些土地进行深度开发。
    但是他们有秘鲁政府发放的文件证明。
    双方一个想要东边的土地,一个看不惯东华抢了他们的市场。
    很快就有人找到东华公司建立的农场。
    一开始,这些庄园主就让董书同的人退出农场,交还土地,甚至还让董书同他们支付土地的使用费。
    农场的华人们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开垦的土地自己还就不能种了。
    印第安也是义愤填膺。
    这些土地往上数三代全部都是印第安人的。
    官司先是打到了利马,但是秘鲁的政府选择了袖手旁观。
    在的总统何塞代表的可是那些大矿主的利益。
    现在东华的印第安人与华人相处的很融洽。
    董书同和珠穆也通过那些祭祀在印第安人种宣传他们是殷商后裔,是几千年前从西大陆来到美洲的。
    祭祀甚至还从以西印加帝国的遗物中找到了证据。
    印第安人和华人是一个祖先,这样的认识在东华已经深入人心。
    就连那些迁移过来的华人都对此深信不疑。
    董书同还在东华推广使用汉字、汉语,鼓励那些华人的移民与印第安人通婚。
    此举大大增加了东华的凝聚力。
    经过两年多的发展,东华的手中已经拥有了四个山地步兵团,两个骑兵团。常备军的数量达到了一万多人。
    要不是顾及到开发的需要,军队的数量可以更多。
    国内送来的移民基本上都是青壮劳力。很多都经过了民兵的训练。
    可以说这些人随时可以变成军队。
    不过董书同没有大肆扩军。而是跟复兴军一样藏兵于民。
    控制常备军的数量,大力发展民兵。
    但是刘清北走后,这种缓慢而低调的发展状态改变了。
    首先是军队的数量翻了一倍,其次是军队的训练明显增多。
    大家都知道要打仗了!
    7017k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